中国命理网
算命服务 在线预测 风水天地 免费算命 典型命例 神秘世界 人生励志 易林寻宝 抗争命运 学术论坛 个性天地
来信问答 命理学苑 好书推荐 命海拾贝 命理答疑 柴门夜话 十二属相 姓名学苑 三命指迷 友情连接 网上教学
返回首页       进入家居风水网
系辞上传新注
  系辞上传新注 ——注释:范传忠

 吾观历来之注释,多有不尽易理之处。故对《系辞上传》重新注而释之,意在抛砖引玉。此乃本人学易之心得,然易海精深而吾辈学识浅薄,谬误仍在所难免,诚望海内外易友不吝赐教。

  《易经》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哲学,"系辞传"是对《易经》从整体意义上进行的再认识。是阐释《易经》的哲学意义的,使《易经》不仅止于占卜算卦,进而提升为高度的哲学理论,如果说,《易经》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顶金光耀眼的皇冠,那么《系辞传》则是系在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。它不但在中国哲学史乃至世界哲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,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文中多醒世警人之言及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。
 "系辞"本来是指"系"在卦、爻后面的"卦辞"和"爻辞",但在这里,则是"系"在《易经》整体后的"辞"。孔子做"十翼",其中的《系辞传》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叫《系辞上传》,下篇叫《系辞下传》,一说:上篇解说"无",下篇解说从"无"到""有"的微妙境界;又说:上篇解说《易经》的大理,下篇解说《易经》的小理。不过,从内容来看,这些说法似乎有些牵强。依笔者之见,《系辞上传》阐述《易理》是怎样熔于宇宙自然而生化万物的,《系辞下传》是阐述《易理》是怎样熔于人类社会而成就事业的。其文辞简洁而厚重,凝练而隽永,为学易者必读之经典。
 原文仅分上下两篇,没有分章。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注释家们,依含义分为若干章,但分章的方法并不一致。在此,为了让网友解读方便,更考虑到年轻的易学爱好者们参差不齐的理解水平,本文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著《周易本义》的分章方法进行分章。

第一章
 原文: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
 注释:"系辞传"首先阐明《易经》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。宇宙在创始万物的同时也创造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自然法则。天在上而尊贵,地在下而卑贱。乾卦象征天,坤卦象征地,这一自然序列,形成贵贱不同的地位,卦中六爻的位置,也依上下不同的地位而排列。宇宙运行,动静有一定的规律,阳刚为动,阴柔为静;因而,阴与阳代表了两种断然不同的作用。宇宙间万物都有各自本身的习性,异类分离,同类聚合,形成各自不同的群体组织,他们的相生相克关系,进而产生吉与凶的现象;因而有了吉与凶的占断。宇宙在天上,呈现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等现象;在地上,形成山川河海、动植物等各种形体,形成一个有序的自然生物链,在这个自然生物链的大环境下,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。

 原文:是故,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。
 注释:因而,刚与柔这两种作用,相互交错摩擦而相生相克;八卦象征的天、地、风、雷、山、泽、水、火这八种自然现象,也相互鼓动推荡,产生千变万化的各种自然奇观。

 原文: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,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,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
 注释:雷霆鼓动,风雨滋润,斗转星移而日月运行,冬去春来而季节交替,代表天的功能的"乾",象征的是男人;代表地的功能的"坤",象征的是女人。

 原文: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
 注释:天地是创始万物的根源。天的功能在于职掌伟大的创始;地的功能在于继承天的创始,来哺育和完成有形的生命和植物。  原文: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
 注释:天的功能是自然的、自发的、不自觉的和没有阻碍的,也就是说宇宙的原动力问题,宇宙星球永远是动态的;地的功能是被动的,静止的,只要顺从天就能四季更替而作成万物。由于古人受时代的局限,在观察宇宙时,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动态的,而地则是静止不动的。所以有了阴静而阳动之说。

 原文: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
 注释:简易,就便于了解;容易,就便于遵行;了解变化的法则就会有人亲近,遵从变化的法则做事情才能见到功效。有人亲近才能够保持事业的长久,见到功效事业才能够壮大。能够保持长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;能够发展壮大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。

 原文:易简,而天下之理得矣;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
 注释:了解《易经》简易的原理,就等于懂得了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。能懂得这些道理,就能在天地之间确立人的地位,这时天地人三才始成矣。

第二章

 原文:圣人设卦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
 注释:"圣人"在这里指伏羲、文王和周公,在史书上有"易历四圣"之说,这四圣就是这里说的三个人和孔子。孔子说他们观察宇宙万物的现象而设定卦爻,并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及每一爻都加以说明,以此来让人了解未来的吉凶趋势;并以阴爻和阳爻相互推演而产生了各种变化。

 原文:是故,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。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。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动,三极之道也。
 注释:因此,吉与凶,也就是得与失的象征。悔与吝,也就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。卦爻的变化,是积极入世和消极退隐的象征。刚与柔,是阳与阴也就是白天与黑夜的象征。而卦中六爻的变化,显示的是天的阴睛与突变,地的灾异与福瑞及人的善良与险恶的道理。《易经》中称"天、地、人"为"三极"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"三才"。

 原文:是故,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。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。是故,君子居则观其象,而玩其辞;动则观其变,而玩其占。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
 注释:所以,有学问的人,平时立身处世的原则,要遵循《易经》中所阐述的自然法则。平时沉缅其中而感到乐趣无穷的,是六十四卦中各爻所附的"爻辞";所以,有学问的人平时多注意观察每一卦所显示的含义,反复咀嚼玩味卦爻辞的内蕴;做事的时候要观察事情的发展变化趋势,而仔细地推敲玩味占卜的结果是否应验。这样就能把握事情的变化而决定自己的进退。这就象得到天的保佑一样,无往而不利。

第三章

 原文:彖者,言乎象者也。爻者,言乎变者也。吉凶者,言乎其失得也。悔吝者,言乎其小疵也。无咎者,善补过也。
 注释:"彖辞"就是"卦辞",是说明卦的含义的,也叫卦象。"爻辞"是说明事情在发展过程中的微妙变化的。"吉"与"凶",是说明事情的成功与失败的。"悔"与"吝"是说明事情有小的偏差和过失。"无咎"是说明事情的过失可以补救而无伤大雅。

 原文:是故,列贵贱者,存乎位。齐小大者,存乎卦。辩吉凶者,存乎辞。忧悔吝者,存乎介。震无咎者,存乎悔。是故,卦有小大,辞有险易。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
 注释:因此,贵和贱的分别是由六爻所排列的位置而定。阳大阴小,各有其位,由卦的构成形象中可以看到。吉凶的辩别,在各卦卦辞和爻辞中可以找到。担心会有差错和过失发生时,就应当在六爻变化的微妙处细细分辩。谨慎戒备而能补救过失,是因为能够悔过。所以,卦象所象征的事理,有大有小,"卦辞""爻辞"的含义,有难有易;总之,"卦辞"和"爻辞"都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吉凶趋向。

第四章

 原文: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
 注释:《易经》是以宇宙的自然法则为准绳的,所以能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涵盖其中并使其条理化。

 原文: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。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
 注释:《易经》所阐释的阴阳变化,而幽明、死生、鬼神,无不属于阴阳变化;因而,《易经》能够解明其中的神秘。《易经》的道理,抬头可以用来观察天文,低头可以用来观察地理。所以能了解天地明暗和四季交替的道理,由追溯万物的出生到回顾万物的消亡,就可以知道生与死对物种进化的积极意义;出生就意味着精神和形体的结合,死亡就是精神游离于形体之外而产生变异;由这种变异中就可以了解鬼神的情况。  原文: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
 注释:《易经》的道理与天地的法则相似,因而吉凶善恶的判断是不会出错的。《易经》的智慧涵盖了天下所有的事物,因此这种智慧足以救济天下苍生。所以能够致用这种智慧而不会逾越它。《易经》的变化,看似没有规律而实则有序而不外流,这种规律所启示的是宇宙自然法则,乐于接受这种法则,就能知道命运演变的必然性而对生死能坦然接受,不会忧愁。并能尽情享受自然赋给生命的愉悦感。晴空看鸟飞,流水观鱼游,悟乾坤快乐之机。《易经》所启示的,是天地大公无私只知付出不知索取的自然法则,这种敦厚仁爱的本性就是博爱万物。  原文: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逮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
 注释:如果说天地造化就象熔炉中的铁,滔滔不绝的话,那么《易经》就是铸造的模型,使其万物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超出范围,并且能够委曲成全成物而没有一丝遗漏。 《易经》通晓阴阳的变化;因此,神的作用无所不在,用《易经》来占卜也没有固定的形式。

第五章

 原文: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
 注释:宇宙间的一切现象,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阳关系,比如天与地,白天与黑天,动与静,冷与热,男与女等,正因为有了这样天地造化的对立关系,才形成了宇宙间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。这个自然法则简称为"道",这个"道"是《易经》的核心。能够继承并遵循这个法则,人生必多顺遂;喜欢异性是人的自然本能,即天道存在于人性之中。

 原文: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;故君子之道鲜矣!
 注释:仁慈的人从阴阳对立的自然法则中看到了"天道"生生不息的仁爱之心;而聪明的人从中看到了"天道"进退有度的智慧。普通的老百姓每天都生活在阴阳对立的自然法则中,但他们对此却一无所知。所以,有学问的人致力于的事业是很少有人懂得的。

 原文: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!
 注释:天道总是以生生不息的仁爱面貌显现,把它的阳光雨露恩泽于万物,它的功能使大自然生生不息,而它却常把这不可思议的功能隐藏在造化万物的效用之中,使人不知道。"天道"使万物生机勃勃,而它造化万物的功德完全是出于无心无意,是不自觉的;而圣人也参与万物的养育教化却整日里忧心忡忡。由此可见,天的盛大的德行和伟大的事业,又有什么能和它相比呢?  原文: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
 注释:天拥有宇宙万物,还有什么比这更富有的呢?这就是伟大的事业;在宇宙自然中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或物种出现,这就是天的盛大的德育。

 原文:生生之谓易,成象之谓乾,效法之谓坤,极数知来之谓占,通变之谓事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
 注释:《易经》以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功能为准则而变化无穷。风、雨、雷、电、昼夜交替等,完成各种自然现象的是天的功能;遵循天的功能,把这些自然现象转化为化育万物使其成形的是地的功能。把这些自然规律演化到极至而能够预知未来的,就是占卜。能够运用天地万物阴阳变化对立统一的规律,正是《易经》的神奇奥妙之所在。

第六章

 原文:夫易,广矣大矣!以言乎远,则不御;以言乎迩,则静而正;以言乎天地之间,则备矣!
 注释:《易经》的内涵和功用广大无边,从远处说,可以扩展到宇宙天地的无限远;从近处说,就摆在你面前,是静止不动端正明确的;从天地之间来说,则包罗万象而无不俱备。

 原文:夫乾,其静也专,其动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夫坤,其静也翕,其动也辟,是以广生焉。
 注释:前文言:"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",就是说乾象征男人及雄性动物,坤象征女人及雌性动物;而乾的道理是在安静不动的时候是专一的,动情后便呈现出坚硬挺直的状态,这就是乾道所显示的广博而无时不在的生机;而坤的道理是在安静不动的时候是闭合的,动情后便呈现出张开的状态,这就是坤道所蕴藏的盛大而无处不在的生机。"天道"有好生之德,阴阳交媾而生成万物即寓于"天道"之中。六十四卦中的阴爻和阳爻的形状,即是这种变化的最直观的体现。

 原文:广大配天地,变通配四时,阴阳之义配日月,易简之善配至德。
 注释:"乾道"体现的是广博而无时不有的德行,"坤道"体现的是盛大而无处不在的德行。而它们无不体现在《易经》当中,所以,《易经》的广大是与天地同在的;"易道"的变化就象四季循环交替一样;阴阳之义就象日月轮回一样;大道至简,《易经》的完美,和"乾道"与"坤道"体现出来的至高无尚的德行是一致的。

第七章

 原文:子曰:"易其至矣乎!"夫易,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。知崇礼卑,崇效天,卑法地,天地设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。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。
 注释:孔子说:"《易经》所阐述的道理已经无所不包了!"《易经》本来是圣人用来完美人们的德行,成就人们的事业的。要提高德行,必须增进智慧;要成就事业,必须从谦卑的礼仪开始;智慧要象天一样的高明,德行要象地一样的谦卑;天地一经定位,"易理"便贯充于天地之间而周流不悖。"易理"存在于人性当中,而人性得自于天赋。把这天赋的人性不断的发展完善,才能进入"道义"的境界,而人类道德的根源也由此而生。

第八章

 原文: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宣;是故谓之象。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。系辞焉,以断其吉凶;是故谓之爻。
 注释:圣人观察到天下万物的繁杂,而要把这繁杂的万物用语言表达出来,来描绘万物的形象;所以叫做象。圣人看到天下万物的变化,参悟出万变不离其阴阳进退这一总的原则,并把这个大道理融会贯通,当作处理事物的常规。将此常规用文字写出来,附在《易经》的后面,这就是"系辞";用它来叛断万事万物的吉凶祸福,这就是爻。

 原文:言天下之至赜,而不可恶也。言天下之至动,而不可乱也。拟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。
 注释:"象"所描绘的事物是天下最繁杂的,却不会使人感到厌烦;"爻"所描绘的事物是天下最出人意料的变动,却不会使人感到混乱,因为这种变化是有其内在规律的;"象"是经过模拟后才成为语言文字的;"爻"是经过议论之后才产生动静吉凶的;"象"和"爻"所象征的变化,可以用"动静阴阳"这一个道理来融会贯通,能够契合事物的变化。

 原文:"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"子曰:"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,善则千里之外应之,况其迩者乎?居其室,出其言,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,况其迩者乎?言出乎身,加乎民:行发乎迩,见乎远;言行君子之枢机,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言行,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,可不慎乎。"
 注释:"鹤在树荫下面鸣叫,小鹤随声应和着,我有好酒,愿意和你共同分享。" 这是六十四卦中"中孚"卦"九二"的"爻辞",说明在冥冥的宇宙空间,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感应的。孔子借此引伸说:"有学问的人在私室中说的话,如果是好的言论,远在千里之外也会使人感动而产生共鸣,更何况身边的人?相反,如果是不正当的言论,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会引起人们的反驳,更何况身边的人?言论从自己口中说出,而在百姓中造成影响;行为在近处发生,却影响着千里之外的人们;人的言论和行为,对于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来说,就象是门上的轴和弩箭的板机,门轴与弩机,一旦发动,就主宰了荣誉与耻辱。一个有学问的人的言论和行为,足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,怎么能不谨慎呢?

  原文:"同人,先号咷而后笑。"子曰:"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,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"
 注释:"同人在一起做事,先是嚎啕大哭,而后又开怀大笑。"这是六十四卦中"同人"卦"九五"的"爻辞",孔子借此引伸说:"一个有学问的人所遵奉的原则,或者入世而兼济天下;或者隐居而独善其身;或者保持沉默,或者发表言论;看上去好象不同,其实前后两者是完全一致的。两个人的意志相同,其锋利足以切断金属;而意志相同的言论,就会象兰花一样气味芬芳。"

 原文:"初六,借用白茅,无咎。"子曰:"苟错诸地而可矣;借之用茅,何咎之有?慎之至也。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慎斯术也以往,其无所失矣。"
 注释:"在祭器的下面,铺上白色的茅草,没有过失。"这是六十四卦中"大过"卦的"爻辞",孔子借此引伸说:祭器本来可以放在地上,现在却在祭器的下面铺上洁净的茅草,这还会有什么过失呢?这是极端的慎重呀!茅草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,但是把它铺在神圣的祭器下面就显得非常贵重了。无论是什么事情,只要能象这样小心谨慎地去处理,还能有什么过失吗?

  原文:"劳谦君子,有终吉。"子曰:"劳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,语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礼言恭,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"
 注释:"勤劳谦逊的人,终久会吉祥的。"这是六十四卦中"谦"卦的"爻辞",孔子借此引伸说:"勤劳而不自夸,有功而不自满,这是极其忠厚的人。有能力有功劳但仍然在人们面前表现出谦逊的样子。德讲究的是盛大,礼讲究的是恭敬,只有谦逊又能尊敬别人的人,才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官位。"

 原文:"亢龙有悔。"子曰:"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"
 注释:孔子在解释六十四卦中"乾"卦"上九"的"爻辞"时说:"高高在上,虽然高贵,但实际上已经失去地位;由于过于高贵,已经脱离了民众;虽然有贤明的属下,却得不到他们的辅佐;所以,在这种状态下,有所行动,必然会招来懊悔的结果。"

 原文:"不出户庭,无咎。"子曰:"乱之所生也,则言语以为阶。君不密,则失臣;臣不密,则失身;几事不密,则害成;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"
 注释:"不出门庭,就不会有过失。"这是六十四卦中"节"卦"初九"的"爻辞",孔子借此引伸说:"人呆在家里不会碰上车祸,所以话不出口,也不会招来灾祸。发生变乱,言语是最初阶梯。做君主的言语不慎,一天到晚总是轻率的喋喋不休,就会失去有才能的大臣的辅佐;做大臣的因言语不慎而失密,就会招来杀身之祸;机密的大事如果不慎密,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祸。所以,为人处世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,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不可以随口乱说的。  原文:子曰:"作易者其知盗乎?易曰:'负且乘致寇至。'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;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;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!上慢下暴,盗思伐之矣!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,易曰:'负且乘,致寇至。'盗之招也。"
 注释:孔子说:"《易经》的作者,难道能够知道强盗的动机吗?六十四卦中"解"卦"六三"的"爻辞"说,'背负财物的人却乘坐车辆,以致招来强盗,'背负财物的人,身份低贱;乘坐的车辆,却是高贵的人所使用的工具;身份低贱,而车辆高贵,与身份不相称,当然强盗就要抢而夺之!就象君主傲慢,大臣横暴,当然强盗就要侵犯了!自己的东西不好好的收藏,就是教唆别人偷盗;女人把自己打扮的娇艳出众,就是教唆男人淫乱;《易经》说:'背负财物的人,却乘坐车辆,以致招来强盗。'这是说强盗是自己招来的。"

第九章

 原文: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,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。
 注释:这一段说明古法占筮中所用的数字,是以天地为依据的。数字在我国古人眼中并不认为是机械的、抽象的,而是有生命的,神秘的,象征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动。数字有奇数与偶数,奇数属于阳,代表天,是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;偶数属于阴,代表地,是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;由一到十,象征天地阴阳万物变化的自然现象。五个代表天的奇数和五个代表地的偶数,可以和谐的配在一起,它们各自以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,配合成五组,例如:一与二、三与四、五与六、七与八、九与十;或一与六、二与七、三与八、四与九、五与十。代表天的奇数合计为二十五;代表地的偶数合计为三十;天地的数字,总计五十五,以这些数安,构成宇宙间各利变化的象征,就能如同鬼神一般,神奇的推算叛断未来。  原文: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。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
 注释:宇宙大变化的推衍数字为五十,关于五十的说法各有不同:一种说法是十干、十二支和二十八宿;另一种说法是太极、两仪、日月、四季、五行、十二月、二十四个节气;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天五地十相乘;总之,是说占筮使用的五十根蓍草,是依据宇宙大的变化数据而来。在占筮时,实际使用四十九根,有一根不用,放在一边,象征太极。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握在两只手中,以象征天地或两仪。从右手中取出一根,"挂"即挟在左手的小指中,象征天地人三才。再将左右手中的蓍草,每四根一数,象征四季。最后余下的蓍草,挟在左右手无名指与中指及中指与食指之间,以象征闰月。农历五年二闰,在占筮中也分为五个步骤,其中两次有余数。即第一步;由右手中取一根蓍草,挟在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;第二步,将左手的蓍草,每四根一数;第三步,将数完后余下的一、二、三或四根,挟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;第四步,再将右手的蓍草,每四根一数;第五步,将数完余下的一、二、三或四根,挟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;然后再第二次占筮。
 上面说的占筮方法是以蓍草为工具的最古老的占筮方法,这种占筮方法的吉凶论断以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为主要依据。而汉代兴起的纳甲法(六爻预测)的吉凶论断是以五行六亲的生克制化为主要依据。两者相比,显然前者是繁杂落后的。  原文:乾之策,二百一十有六。坤之策,百四十有四。凡三百有六十,当期之日。二篇之策,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
 注释:"策"是推算时蓍草的根数。占筮时,由每四根一数的结果。得到乾爻-或坤爻。。乾-以九代表,每次数四根,乘以四为三十六,全部六爻都是乾,再乘以六,即二百一十六。坤。。以六代表,每次数四根,乘以四为二十四,全部六爻都是坤,再乘以六,即一百四十四。合计为三百六十,恰好相当于一年的天数。《易经》上下篇,共有六十四卦,阴爻、阳爻各一百九十二,各乘以三十六和二十四,合计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,相当于万物。  原文:是故,四营而成易,十有八变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。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事能毕矣。
 注释:所以,卦爻的第一变,经过四十九根蓍草,分成左右的第一营,取出一根,挂在左手小指中的第二营,四根一数的第三营;与余下的不足四根或四根的第四营,这样重复三次,亦即三变,得到一爻,再经过六爻共计十八变,得到一卦。卦由下方开始,一爻一爻的算出,经过九变,得到三画的卦,也就是八卦,这是第一价段的小成果。再将八卦重叠引伸,得到六画的六十四卦,附有"卦辞""爻辞",则天下事物的变化,已经尽在其中了。更进一步,将阴爻与阳爻互变,依类别推演扩大,即可做无限的应用,则天下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,就完全包括在内了。

 原文:显道神德行,是故可与酬酢,可与佑神矣。子曰:"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!"
 注释:《易经》的"卦辞""爻辞",指示人应当走的道路,使其明显;《易经》的数字变化,让人的德行与人们尚未认知的宇宙规律相等。亦即,人的行为,如果依循《易经》的指示,就能与人们尚未认知的宇宙规律相同。因此《易经》可以和人们的任何需求相对应,让人们的行为更加接近人们尚未认知的宇宙规律。孔子感叹地说;"了解《易经》变化道理的人,就一定能够知道尚未被人们认知的宇宙规律的深刻内涵。

第十章

 原文:易有圣人之道四焉,以言者尚其辞,以动者尚其变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
 注释:《易经》中,包括四项圣人应用的方法:用来议论时,崇尚《易经》的文辞,用来行动时,崇尚《易经》的变化,用来制造器具时,崇尚《易经》的形象,用来卜筮时,崇尚《易经》的占断。

 原文:是以君子将有为也,将有行也,问焉而以言,其受命也如响,无有远近幽深,遂知来物。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与于此。
 注释:所以当有学问的人要有所作为,有所行动时,就向《易经》探问,而《易经》就会依所问的给以回响。不论你问的事情是远是近,有多么深沉和微妙,都能得到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结果。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微的道理,又怎能如此呢!

 原文:参伍以变,错综其数,通其变,遂成天地之文;极其数,遂定天下之象。非天下之至变,其孰能与于此!
 注释:卦中阴爻和阳爻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,了解了其中的变化,就能够写出说明天地变化的文辞,懂得了数字变化的内涵,就能够确定万物变化的形象。如果不是天下最深奥的变化,又怎能如此呢!

 原文:易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非天下之至神,其孰能与于此。
 注释:《易经》本身它不会思考也没有思维,更不会主动地去做什么事情,平时它总是静静地呆在那里,当有人用它来占卜的时候,一旦占卜之人心中之事和六十四卦的本源规律沟通之后,它就能贯通天下的一切道理,把所占之事的吉凶结果告诉给你。如果不是天下最奥妙的预测,又怎能如此呢?

  原文:夫易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惟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惟几也,故能成天下之务;惟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子曰:"易有圣人之道四焉"者,此之谓也。
 注释:《易经》是圣人用来探究天下的奥妙,研判事情的微妙的。由于穷极事理的深奥,所以能贯通天下人的心志;由于研判事机的微妙,所以能成就天下人的事业。由于如此神奇,所以看不到快速,却能快速,看不到进行,却能达到目的。因此孔子赞叹说:"《易经》中,包含了辞、变、象、占,这四种圣人应用的方法。"就是指此而说的。

第十一章

 原文:子曰:"夫易何为者也?夫易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是故,圣人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业,以断天下之疑。"
 注释:孔子说:"《易经》的作用是什么呢?它是用来开启智慧,成就事业,包含天下一切道理的书;不过如此而已。因此,圣人以《易经》沟通天下人的意志,奠定天下的事业,解答天下的疑问。"

 原文:是故,蓍之德,圆而神;卦之德,方以知;六爻之义,易以贡。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。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,其孰能与于此哉!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?
 注释:所以,蓍草的品行,象天一样的神奇;卦的品行,象地一样的智慧;六爻的善美之处,是以无穷的变化来告诉事物的吉凶;圣人利用《易经》上面的三种品行来纠正自己的错误,使自己有一个平和安静的心态,和老百姓一样共同为吉凶担忧。《易经》的灵验,能够预知未来的变化,足以包藏以往的知识和经验;谁能和《易经》相比呢?惟有古代聪明又有智慧,勇武又不嗜杀的人,才能如此吧?

 原文:是故,明于天之道,而察于民之故,是兴神物以前民用。圣人以此斋戒,以神明其德夫!
 注释:所以,上能了解宇宙的本源规律,下能体察民情民意,因此就制作了神奇的占筮,以在百姓行动之前,能叛断未来而趋吉避凶。圣人在占筮之前,必先洗手净身沐浴斋戒,以其占筮的灵验而显示《易经》的作用。

 原文:是故,合户谓之坤;辟户谓之乾;一合一辟谓之变;往来不穷谓之通;见乃谓之象;形乃谓之器;制而用之,谓之法;利用出入,民咸用之,谓之神。
 注释:所以,《易经》以六爻的变化告知吉凶,其中包含阴、阳、变、通、象、器、法、神八种道理。例如:关起门来,幽静阴暗,收敛包容,这就是"坤",亦即"阴"。把门打开,阳光照进来,对外则积极行动,这就是"乾",也就是"阳"。正如门的开闭,或者成为阴,或者成为阳,由此产生"变"。阴阳变化,无穷无尽,就是"通"。变通的结果,显现可以看到的,就成为"象"。由现象产生一定的形状,就成为"器"。制定制造使用器物的法则,就称为"法"。百姓使用器物,犹如出入门户,遵循法则却不知道,这就是"神"。

 原文:是故,易有大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
 注释:"大极"也叫"太极",是指宇宙间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。宇宙间的日月星辰及万物都是由此创始。这里称作"大极",就是大到极点的意思,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宇宙由阴阳未分的太极状态,达到阴阳分离而形成天地,也就是日月星辰,其实这个过程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"宇宙大爆炸学说"。两仪就是"阴阳",也是"天地"的意思,仪是仪容,也就是能看得见的意思。而"四象"则说法不一,有说是金、木、水、火的意思;有说是阴、阳、刚、柔的意思;又说是一年四季;本人认为上面三种说法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。"四象"应该是阴爻和阳爻组合而成的卦爻符号,它们分别的老阳、老阴、少阳、少阴。由"四象"而产生象征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风、雷、山、泽的"八卦",由此八经卦相重叠而又产生了六十四卦,涵盖宇宙万象,由此推断吉凶,让人们趋吉避凶,伟大的事业便由此而产生。
 这一段应该说是《易经》的宇宙论,也可以说成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观。这种宇宙生成观和现代科学的宇宙生成论很相似。请读者参看本网站《命理学苑》栏目里的《可怖的宇宙黑洞》这篇文章。

 原文:是故,法象莫大乎天地;变通莫大乎四时;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;崇高莫大乎富贵;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;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龟。
 注释:所以,占筮时能够取法的现象,其大没有能超过天地的;其变化通达没有能超过四季的;高高的挂在天上又能够发光,没有能超过太阳月亮的;其荣耀显达没有能超过富贵的;能够为百姓制造日常使用的器具,又能为天下人所利用,没有能超过圣人的;能够探求世上繁杂的现象,追索尚未被人们发现的真理,钩取深奥的法则,获得远大的成就,断定天下的吉凶,指示正确的目标,促成天下人勤勉不倦自强不息的,没有能超过占筮用的蓍草和龟甲的。

  原文:是故,天生神物,圣人则之。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。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易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系辞焉,所以告也。定之以吉凶,所以断也。
 注释:所以,天生自然就具有预测功能的蓍草和龟甲,圣人用来建立占卜的法则;天地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,圣人效法建立《易经》的原理;天上的日月星辰、阴晴风雨、日蚀月蚀及流星等现象,圣人取法用来占断人间的吉凶。在古代,黄河出现背上有图形的龙马,洛水出现背上有图形的神龟,是祥瑞的征兆,伏羲依据"河图",画出八卦,大禹依据"洛书"订出制理天下的九类大法。《易经》依据以上这些原理,制作出以"老阳"、"老阴"、"少阳"、"少阴"的四象,对人们行动的吉凶规避有所指示,并且在《易经》的后面附有文辞,这个文辞就是"系辞上传"和"系辞下传",以此来裁断疑难,判定吉凶,告知未来。

第十二章


 原文:易曰:"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"子曰:"佑者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顺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。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也。"
 注释:"大有"卦"上九"的爻辞说:"由上天来保佑,吉祥没有不利"。孔子说:"佑是帮助的意思,天所帮助的对象,只能是顺从天道的人,也就是遵重自然规律的人;而人所帮助的对象,是诚信的人,也就是说话算数的人;能履行诚信,顺应天意,礼遇贤能,天就会保佑,这样就吉祥没有不利。"

 原文:子曰:"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;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"子曰:"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"
 注释:孔子说:"以文字写成的书,无法完全表达所要说的话;说话也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意念。这样说来,难道圣人的心意,就不能理解了吗?"孔子又说:"文字语言所要表达的,确实肤浅,但象征的意义则深刻。因而,圣人以天下万物来设立卦象,以象征的方式,表达用文字语言无法传达的深意;设立六十四卦,把宇宙万物复杂变化的真伪尽情显示,而且在六十四卦的后面又附加了文章,以尽量表达所要说的话;把这种变化推而广之以利天下,并且以其道理,鼓舞人们使其坚定信念,以尽量发挥《易经》神奇的预测功能。

 原文:乾坤其易之緼邪?乾坤成列,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则无以见易;易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。
 注释:惟有乾坤两卦,充实了《易经》的内容吧?《易经》的作用,完全在阴阳,乾卦代表所有的阳,坤卦代表所有的阴,以乾坤二卦,象征天地,上下排列,则《易经》象征的天地变化,才能在其中成立。如果乾坤两卦毁灭,天地的秩序就被破坏,则《易经》的作用也就消失了;如果《易经》消失了,则天地阴阳的变化,恐怕也几乎就要终止了。

 原文:是故,形而上者谓之道;形而下者谓之器;化而裁之谓之变;推而行之谓之通;举而错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
 注释:所以,抽象超出形体之上的,称作"道",道是路、历程、指事理、方法、规律等。具体有形体可见的,称作"器",即器具、工具;器具与道理不可分离,譬如弓箭、车马是器具,没有弓箭、车辆的器具,则射箭、驾御的道理就不存在。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器具,适当的变化裁剪,以达到应用的目的,称作"变";穷则思变,变则通,即变通的意思。进一步的推演,使其实行。发挥作用,称作"通",即通达;融会贯通的意思。然后,倡导设置以供天下人民使用,称作"事业"。

 原文:是故,夫象,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,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,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爻。极天下之赜者,存乎卦;鼓天下之动者,存乎辞;化而裁之者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 注释:所以,《易经》中所说的"象",是圣人看到天下繁杂的变易现象,摸拟形容,适当的象征,因而称作"象"。圣人将看到的天下的一切活动,观察其融会贯通的法则性,归纳出经常性的规范,并附加说明的文辞,以判断吉凶,因而称作"爻"。极尽天下一切繁杂的现象,都存在于《易经》的"卦"中;鼓动天下一切的活动,使其蓬勃生动的,都存在于《易经》的"爻辞"中;将其适当变化剪裁,发挥作用的,都存在于"变化"中;将其推演实行的,都存在于"贯通"中;但能否明察其中的神秘奥妙,而能有效的发挥,就在于人的运用:在默默中就能有所成就,不必说明就能取信于人,就在于德行了。
整个《系辞上传》共分十二章,上面的十二章说明《易经》把言语,论理无法完全表达的事理,以象征的方法显示;而《易经》的领会与运用,其关健在于人的品格和德行。
《系辞下传》新注--(待续)


版权所有 2009; 中国命理网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分钟寺关家坑4号C座211室
联系电话:13910516144
电子邮箱:fcz_5106@163.com
京ICP备06044745
开户行:中国工商银行(北京)
卡号:9558 8002 0015 5360551
户名:范传忠
开户行:中国建设银行(北京)
卡号:4367 4200 1584 0057 730
户名:范传忠
开户行:中国农业银行(北京)
卡号:62284 8001 01258 68413
户名:范传忠